大明末期,表面上还有百万大军,国库也并非完全空虚,皇帝依旧能一声令下,谁敢不从?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根基未散”的王朝,在短短几年间轰然倒下,让无数人扼腕叹息。
一个王朝的灭亡,都离不开几颗老鼠屎,他们就像一颗颗铁钉,把大明的棺材钉得死死的。那么,谁才是造成明朝灭亡最大的罪人呢?一起来看。
第四位:李成梁要不是因为李成梁,或许明朝不会那么快被后金消灭,还能再坚持几十年。
作为辽东的名将,李成梁手握铁骑,几十年间打得女真部落几乎抬不起头来。可问题是,他推行“以夷制夷”的策略时,看走了眼。
他看中了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觉得这是个能借来牵制别人的小角色,于是时不时给点支持,暗中提携。
李成梁的想法很简单,让这支力量替自己分担麻烦,大明边境就能高枕无忧。
展开剩余77%可他哪里想到,这个被扶起来的年轻人,最终会成为砍向大明的利刃。努尔哈赤在他的庇护下逐渐崛起,吞并部落,羽翼丰满。
等到李成梁几度被免职,努尔哈赤就顺势壮大,最后干脆摆明车马与大明为敌。
1616年,努尔哈赤打出“七大恨”,建立后金。两年后,他在萨尔浒一战彻底击垮明军的精锐。
可以说,李成梁不是在守边,而是在替明朝培养一个未来的掘墓人。
第三位:孔有德如果说李成梁是误判,那孔有德就是实打实的背叛。
孔有德是毛文龙的得力干将,后来归顺孙元化,手里掌握着火器部队。按理说,在那个时候,他应该是明军最该倚仗的人之一。
可惜,一只鸡引发的吴桥兵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起初,孔有德还带兵攻下过几个城池,看上去像是有点能力的悍将。但局势一转不利,他就选择了投降。而这一降,几乎决定了大明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因为孔有德投的不只是自己,还带走了大批火器工匠和先进武器。要知道,在冷兵器对撞的年代,明军最大的优势就是火炮和西洋铳。
他这一手,等于是把大明的最后底牌双手奉上。清军得到这份厚礼,自然视若珍宝,立刻重用孔有德,封王加爵。
孔有德也确实卖命,几乎参加了所有对明作战的关键战役。他的背叛,就像在明朝的身上又捅了一刀。
第二位:吴三桂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打进北京,崇祯在煤山吊死,江山危在旦夕。
理论上,这时候关外的吴三桂就是唯一能救火的人。他手里有兵,有地盘,甚至还有拥兵自重的资本。
可吴三桂他并不急着救国,崇祯催他进京,他磨磨蹭蹭。走到半路,等他晃悠到玉田,京城已经易主。
接下来,吴三桂先是假意投靠李自成,又暗中联络清军,反复横跳。最后,当多尔衮带兵赶到,他立刻投降清军,引清兵入关。
山海关一战,大顺军被清军打得满地找牙。李自成败走,南明再无翻盘的可能。
可以说,吴三桂就是那个亲手给明朝盖上棺材盖的人。
第一位: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少年登基,励精图治,日夜批奏章,想要挽救大明。可惜他越拼命,越显得力不从心。
他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战略眼光,他不懂取舍,非要双线作战,一边对付清军,一边死磕李自成的农民军,结果兵力被拖得七零八落,国库彻底空虚。
更要命的是,他极度多疑。袁崇焕这样的抗清名将,被他一句“通敌”给凌迟处死;孙元化这样的火器专家,也被砍掉,结果逼得孔有德投敌。
可以说,他亲手把能救命的人,一个个推开。
在明末这种千疮百孔的局面下,他本该依靠人才,结果却整天怀疑这怀疑那,朝令夕改。朝臣人人自危,谁还敢卖命?
崇祯的悲剧就在于,他是真心想救国,可他的方式却是“拆东墙补西墙”,结果把整栋大厦折腾塌了。
有人感慨,如果崇祯能躺平,少努力点,或许大明还能苟延残喘几年。
所以说,历史的黑锅,终究落在了这位皇帝身上。
发布于:河南省爱配资-炒股配资开户-在线配资公司-配资怎么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