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专程赴津,造访了郭德纲位于天津的徽派宅院。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宅邸坐落在天津城,青砖黛瓦间尽显江南韵味。王伟忠登门时特意准备了两件雅礼——一盆素雅的兰花和一瓶陈年佳酿,这份伴手礼与宅院门前那对威严的石狮相映成趣,彰显着主人不凡的品味。
穿过气派的门楼,郭德纲将客人引入一楼的会客大厅。厅内陈设极尽考究,全套红木家具配着明黄朱红的软垫,雕花窗棂间透进的阳光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最令人惊叹的是庭院景致,曲径通幽处可见潺潺流水环绕假山,翠竹掩映间坐落着精巧的四方亭,俨然一幅活着的江南水墨画。
说起这处宅院的渊源,郭德纲眼中闪着光。他娓娓道来祖上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曾在此置业,时隔六百载,这份血脉里的故土情结让他再度选择在此安家。除了这处徽派宅院,他在北京还拥有多套别墅,传闻中那三套价值连城的四合院更是令人称羡。参观途中,郭德纲特意展示了宅院内的茶室和书房——茶案上的文房四宝摆放齐整,书架上密密麻麻的典籍堪比小型图书馆。
展开剩余56%面对镜头,这位相声大师毫不避讳谈及自己的遗憾。"没正经上过学"的他自嘲是靠"后期恶补",现在在家舞文弄墨纯属"附庸风雅"。但有趣的是,即便他的字画谈不上专业水准,依然有不少人求取,对此他笑称这是"名人效应"。
忆往昔峥嵘岁月,郭德纲感慨万千。七岁启蒙学评书,九岁转攻相声,少年时因相声行业不景气,为谋生计又改学戏曲。那段艰苦岁月里,他硬是凭着"不会唱戏全团挨饿"的狠劲,在五六年内掌握了三百多出戏码,这个数字让许多科班出身的戏曲演员都自叹弗如。二十多岁时,他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也就是德云社的前身。2003年正式更名后,这个相声团体逐渐声名鹊起,成就了这一天的相声帝国。
现在虽功成名就,郭德纲仍常感知识储备的不足。在他看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修行,这份清醒的自我认知,或许正是这位相声大师持续精进的内在动力。
发布于:江西省爱配资-炒股配资开户-在线配资公司-配资怎么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