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前言
浓重的血腥味,混杂着海水特有的咸腥,几乎令人窒息。
李锋,一个跟随张世杰多年的老兵,此刻死死抓住湿滑的船舷。
他环顾四周,昔日并肩作战的同袍,此刻要么成了海面上漂浮的残肢断臂,要么在燃烧的战船上,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
震天的喊杀声、战船燃烧的噼啪爆裂声、绝望的哭喊声,如同地狱的协奏曲,狠狠撞击着他的耳膜。
他目光所及,尽是象征着大元统治的异族旗帜,在滚滚黑烟中猎猎作响。
展开剩余88%01.流亡朝廷的末路挣扎
时间倒回几年,当襄阳城头那面残破的“宋”字大旗,在至元十年(1273年)轰然坠落,南宋的脊梁骨,仿佛被硬生生敲断了。
这座坚守了六年之久的要塞陷落,长江天险门户洞开。剽悍的蒙古铁骑如决堤洪水,裹挟着新附汉军汹涌南下。
繁华的临安城,再也无法安放皇帝的宝座。 小皇帝赵㬎和太皇太后谢道清,在惊恐中献出了传国玉玺。
恭帝被俘北去,宣告了南宋中枢实质的崩溃。
然而,大宋的魂灵并未立刻消散。
不甘屈服的臣子们,如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如同抢救王朝最后的火种,拥立年幼的益王赵昰在福州登基,是为端宗。
这更像是一场悲壮的接力,朝廷在元军铁蹄的疯狂追击下,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从福州一路向南颠沛流离。
端宗在惊恐与颠沛中病亡,幼弟卫王赵昺被仓促扶上帝位。
最终,这支残存的抵抗力量,在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拼死护卫下,退守到帝国最南端的崖山(今广东江门新会崖门镇)。
身后,是茫茫大海;眼前,是如狼似虎的元军。这里,成了大宋王朝最后也是最绝望的堡垒。
02.最后壁垒
站在崖山简陋的营寨上,放眼望去,海面上几乎被船只覆盖。
这不是夸张。史料记载,当时汇集在崖山的南宋军民,人数惊人地达到了二十余万之众!
其中,能作战的精锐士兵约十一二万,其余则是誓死追随的官员、家眷、宫人、工匠、普通百姓。
张世杰统领着这支庞大的船队,各类船只超过千艘。
他们将巨大的楼船用粗大的铁索相连,环绕着幼帝赵昺的御舟,结成了一个庞大的海上堡垒。
远远望去,桅杆如林,帆影蔽日,仿佛一座移动的海上城池,气势磅礴,似乎凝聚着最后决一死战的悲壮决心。
然而,这看似强大的阵势背后,是致命的脆弱。
庞大的队伍,意味着难以想象的补给压力。
淡水、粮食,这些维系生存最基本的物资,在狭小的崖山海湾里,在元军严密的封锁下,日渐枯竭。
士兵们不得不饮用苦涩的海水,许多人腹胀如鼓,痛苦不堪。
饥饿像瘟疫一样蔓延,削弱着士兵的体力和意志。
更要命的是,这二十万人中,真正具有丰富海战经验和战斗力的核心力量,其实相当有限。
大多数是临时征召的民兵、惶恐不安的宫眷、甚至是不谙水性的农夫。
他们被复国的信念聚集在一起,却缺乏统一的训练和坚韧的作战意志。
表面的强大,掩盖不住内在的虚弱与混乱。
03.铁索连环
面对张世杰庞大的“连环船阵”,元军主帅张弘范(汉人将领,张柔第九子),却显得异常冷静。
这位深谙水战的将领,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手阵型的致命弱点——笨拙!
千艘大船被铁索紧紧束缚,固然稳固,但彻底丧失了机动性。
庞大的船阵一旦形成,转向、分散、灵活应对都成了奢望。
张弘范没有急于发动总攻,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耐心地收紧包围圈。
他指挥舰队,巧妙地封锁了崖山通往大陆的所有水道,特别是至关重要的入海口,彻底断绝了宋军获取补给的最后希望。
饥饿和干渴,成了元军最可怕的无声武器,日夜侵蚀着宋军的战斗力。
当总攻的号角在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吹响时,张弘范展现了他精妙的战术布局。
他没有傻傻地,去正面冲撞宋军坚固的“船城”。
他精心部署了四路奇兵:一路正面佯攻,吸引宋军主力注意;
两路利用熟悉的水道和潮汐,悄无声息地绕到宋军庞大船阵的侧后方;
最致命的一路,则携带了大量引火之物,借着有利的风向,向宋军船阵发起了猛烈的火攻!
同时, 元军战船上装备的先进远程武器——回回炮(配重投石机),将巨大的石弹和燃烧弹,雨点般砸向密集的宋船。
04.崖山末日
元军精心策划的多路夹击,瞬间将宋军看似坚固的船阵,撕开了数道血淋淋的口子。
侧后方突然出现的元军战船,让宋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
更可怕的是火攻,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顷刻间,海面上形成了一片令人绝望的火海!
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灼热的气浪炙烤着每一个人的皮肤。
士兵们惊恐的惨叫声、木材燃烧爆裂的巨响、船只倾覆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南宋王朝覆灭的最终乐章。
当张世杰看到中军御船附近也燃起冲天大火,亲兵死伤殆尽时,这位坚韧的统帅明白,大势已去。
他仰天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长啸,悲愤欲绝。
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他砍断缆绳,率领着仅存的十余艘战船,杀开一条血路。
他向着茫茫大海深处突围而去,试图为幼帝和王朝,保留最后一丝渺茫的希望。
然而,这最后的希望之光,在不久后的一场猛烈风暴中彻底熄灭。
张世杰和他的船队,永远消失在了怒涛汹涌的南中国海。
在御舟之上,左丞相陆秀夫,这位以忠义气节著称的文人,目睹了前方如山崩地裂般的溃败。
环顾四周,尽是元军的旗帜和喊杀声,张世杰的突围战船也已消失在视线之外。
他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穿戴整齐庄严的朝服,向着临安的方向,最后一次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然后,他平静地转向身边年仅八岁、惊恐万分的小皇帝赵昺,缓缓说道:
“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指被俘的宋恭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说罢, 这位文弱的书生,竟以惊人的力量,毅然背起年幼的君主,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船舷,纵身跃入了冰冷刺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
大宋王朝,就这样走向了终结。
发布于:江西省爱配资-炒股配资开户-在线配资公司-配资怎么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