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惊魂:国家队入场,新一轮“救市”能否力挽狂澜?
7月10日,A股地产板块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妖股”行情。保利、万科等巨头涨停,近50亿资金汹涌而入,市场沸腾。消息源于发改委最新政策:允许人口流入城市动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回收闲置土地及收购滞销楼盘。 网络上更是流传着下周将召开十年未遇的国家级城市工作会议的消息,引发市场对“2015年棚改盛况再现”的无限遐想,彼时,全国房价曾在该会议后迎来一波暴涨。
当日收盘,上证指数稳站3500点,地产股成为最大亮点。超过20只房企股票涨停,即使是负债累累的房企也迎来短暂的“翻身”,某头部房企单日成交额更创三年新高,达到18亿元。 这场资本市场的狂欢并非空穴来风。就在政策发布数小时前,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已明确提出,将利用“两重两新”(新型城镇化和新基建)资金加大城镇化投入,其核心弹药便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这无疑意味着国家队正式下场,扮演起“接盘侠”的角色。
然而,这并非简单的“救市”政策,其背后潜藏着更为复杂的战略布局。 收购存量房只是第一步。政策同步要求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的保障房供给,这意味着政府收购的商品房将很可能转化为新市民的住房。郑州的试点模式已初见端倪:当地城投公司打包收购某房企滞销的700套房屋,改造为青年公寓,租金仅为市场价的六折。目前,全国已有36个城市启动类似操作,南京更要求房企在申请预售前预留20%房源供政府回购。
展开剩余71%与此同时,资金流向也指向土地市场。北京某区土地储备中心负责人证实,正在积极摸排工业闲置用地,特别国债将优先支持产业园升级改造,例如将废弃工厂改造成物流基地。 这与政策中支持潜力地区嫁接产业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方针相符。合肥的成功案例便可佐证:政府收回蔚来汽车工厂旁的低效地块,引入电池企业,带动周边房价上涨12%。
然而,真正的“王炸”或许隐藏在住建部的动向中。 在地产股暴涨前48小时,住建部紧急召开房企座谈会,核心内容是将政策自主权下放地方。广州迅速响应,宣布缩短限售期,降低郊区首付比例。这种“中央定调,地方自由发挥”的模式,被业内称为“救市组合拳2.0”。 会上还重点讨论了降低交易税费,二手房契税有望回归1%时代,这无疑激发了市场预期。
一份券商内部纪要显示,多家机构预测7月或将降息,五年期LPR下调将打破刚性利率。此猜测源于政策中“统筹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具体操作可能是定向信贷支持。山东某农商行信贷经理透露,近期已收到通知,要求储备涉农贷款,尤其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利率比城市低0.5个百分点。
然而,市场狂欢背后暗藏隐忧。尽管地产股集体上涨,但内部分化严重。央企龙头涨幅超过10%,而部分民企仅微涨3%。广发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保交付、去库存”。某四大AMC高管也证实,正在洽谈房企不良资产包,优先收购一二线现房项目,三四线土地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投资者对“2015年行情重现”的期待能否实现?数据给出了冷峻的答案。2024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9亿平方米,较2015年增长140%;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突破42平方米,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某智库研究员指出,发改委原文使用的是“城镇化水平提升”,而非“刺激楼市”。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城投债余额是2015年的3.2倍,难以支撑大规模“撒钱”模式。
房企也表现出谨慎态度。北京某国企开发商暂停拿地计划,转而竞标政府代建保障房,利润率不足5%;杭州某项目则将售楼处改造成超市,寻求社区商业回血。这些举措与政策中“一县一策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相符。浙江县域经济专家指出,当前地产救市的关键在于产业导入,而非简单的发放房票。
截至发稿,关于国家级会议的传闻仍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住建部官网7月9日的调研通稿中,特意加粗了“因城施策精准拆弹,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一行字。这句话被许多房企高管视为警示,他们更期盼市场能够平稳度过下半年。 这场楼市“惊魂”,最终能否化险为夷,仍有待时间检验。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爱配资-炒股配资开户-在线配资公司-配资怎么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